搜索前请先阅读: 如何精确地表示生僻字簡繁一對多字義辨析表傳統漢字≠繁體字。义≠義、胜≠勝、广≠廣、叶≠葉、饑≠飢、机機几幾四字相互皆不同。

已經包含全部漢語和巴利語佛典、詞典。梵語、英語和藏語資料整理中。外文資料暫時無力使用同義詞近義詞查找, 使用時請註意。

全文搜索可以使用的字段包括content, author, title, chapter, number。

字典可以使用的字段包括key, dict, author, definition。

问答可以使用的字段包括quaere, answer, quizzer, answerer 。

author为作者, title为经名, chapter为品名, number为经号。key为字(词), quaere为问题。
空格、and、&作为逻辑与的分隔,但是不能混用(建议使用&,语法更宽松)。例如,搜索作者为玄奘法师,内容为"坚固执著"。应该在搜索框中输入如下内容(不包含双引号):“坚固执著 author:玄奘”或者“坚固执著& author:玄奘”

number为一切合法的经号形式,例如(分隔符为全角顿号): T01n0001、T01n0001_001、T01n0001_p0001a01、T01,no.1,p.1a1、
CBETA 2019.Q2, Y25, no. 25, p. 411a5-7
CBETA,T14,no.475,pp.537c8-538a14、
100、100,3、t1000、t1000_001、
《大正藏》第50卷第262頁中、大正二·一a
例如:希望在解深密经中搜索"坚固执著",可以输入"坚固执著&number:T16n0676"或者"坚固执著&number:676" 或者"坚固执著&title:解深密经"

八卦符号的转义字符为"\gxxx"(八卦)与"\Gxxxxxx"(六十四卦)两种形式,例如,搜索震卦☳,输入"\g001";搜索谦卦䷎,输入"\G000100"

因为与正则表达式等存在兼容性问题,其他地方不再提供CBETA组合字的查询,只放在"字典"类中提供。可以在字典中查询到需要的字之后,重组原有查询句子

生僻字组合优先级由低到高分别为: CBETA组合字、UNICODE IDS、转义字符(支持\uxxxx、\U000xxxxx、\gxxx、\Gxxxxxx四种形式)。

建议大家使用词汇的方式来搜索,不要使用单个字的方式搜索,因为服务器的算法是基于对汉语词汇的理解,过短(比如单个字)或者太长的句子很可能难以找到需要寻找的内容。生僻字可以和正常的字一起组合成词汇,一起搜索。如果暂时搜索不到,可以过一些日子重新搜索,等待服务器理解。



  1. 菩薩藏經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
    全一卷。梁僧伽婆羅(460~524)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四冊。內容說明懺悔方法、懺悔的必要性及發菩薩願。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長老舍利弗向佛請示:「善男子、善女人,如何懺悔滅罪,速得三藐三菩提?」佛陀告知:晝夜六時禮佛、懺悔自己的罪過,並發誓度一切眾生及使一切眾生獲得三藐三菩提,即能滿願。p6575

  2. 菩薩藏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梁僧伽婆羅譯。舍利弗問懺悔隨喜勸請迴向,佛具答之,初明十世界之十佛,使結壇受持,後明過去大光明聚如來時,世尊為竭伽陀天女受持此經即轉女身。

  3. 菩薩藏經 閱藏知津
    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佛在祇園。舍利弗問懺悔、隨喜、勸請、迴向之法。佛具答之。初明十世界十佛,令結壇受持,後明過去大光明聚如來時,佛為竭伽陀天女,受持此經,即轉女身,若女人聞此如來名者,即不更受女身。

  4. 菩薩藏經 織田仏教大辞典
    ぼさつぞうきょう 経名 1628-1

  5. 地藏菩薩經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
    凡二卷。隋代菩提燈譯。係地藏菩薩為生於末世之求善法者,應佛命而說之法。(參閱「占察經」2086)

  6. 大菩薩藏經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
    梵名 Mahāyāna-piṭakasūtra。凡二十卷。唐代玄奘譯。為玄奘西行求法返國後最先譯出之經。內容記述四無量、六度、四攝等大乘教義。唐代菩提流志將本經編入大寶積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一冊)卷三十五至五十四,稱為菩薩藏會。p1155

  7. 地藏菩薩經 望月仏教大辞典
    <巻1-6> 2962a

  8. 大菩薩藏經 望月仏教大辞典
    <巻1-6> 3412c

  9. 虛空藏菩薩經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
    梵名 Ākāśagarbha-sūtra。全一卷。姚秦佛陀耶舍譯。又稱虛空藏經、虛空藏菩薩神咒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本經述說佛陀住佉羅底翅山時,虛空藏菩薩從西方一切香集依世界之勝華敷藏佛所來詣,以神力變娑婆世界為淨土,大眾兩手皆有如意摩尼寶珠,由其珠內流現種種寶。次說除病得福之諸陀羅尼,及念此菩薩可得憶持不忘之力用,並圓滿諸願。劉宋曇摩蜜多譯之虛空藏菩薩神咒經一卷、隋代闍那崛多譯之虛空孕菩薩經二卷,皆為本經之同本異譯。〔出三藏記集卷二、開元釋教錄卷四〕p6627

  10. 虛空藏菩薩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姚秦佛陀耶舍譯。虛空藏菩薩,從西方之勝華敷藏佛所現大神力而來。佛說其頂上寶珠之因,消一切之罪,滿一切之所求。

  11. 菩薩藏正法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大乘菩薩藏正法經之略名。

  12. 虛空藏菩薩經 閱藏知津
    (一卷)姚秦罽賓國沙門佛陀耶舍譯   佛住佉羅底翅山,說破惡業障陀羅尼。西方勝蓮敷藏佛所,虛空藏菩薩,欲來供養。先現如意寶珠,照空大會,唯存佛光。除大菩薩,餘皆迷惑。梵頂菩薩問佛,佛說無斷常法,大眾復見如故。佛指西方,廣歎虛空藏功德,大眾渴仰。虛空藏復以神力,淨此世界。令眾手中各有寶珠,雨諸供具,現大寶蓋,供養如來。現寶蓮華,而坐其上。彌勒致疑,藥王答釋。佛讚藥王,重歎虛空藏神力。說求請咒,彌勒問頂上妙珠之因。佛具答之。明其能除國王五根本罪,亦除大臣五根本罪,亦除聲聞五根本罪,亦除初心菩薩八根本罪,亦滿眾生一切所求。虛空藏次從座起,跪問何以能於五濁施作佛事?佛以虛空自性清淨之義答之。虛空藏即說無盡降伏師子奮迅陀羅尼。佛讚印其能滅重罪。令生佛國。

  13. 虚空藏菩薩經 織田仏教大辞典
    こくうぞうぼさつきょう 経名 459-3

  14. 菩薩藏正法經 織田仏教大辞典
    ぼさつぞうしょうぼうきょう 経名 1628-1

  15. 虚空藏菩薩經* 望月仏教大辞典
    <巻1-6> 1138b

  16. 菩薩藏經(羅什) 望月仏教大辞典
    <巻1-6> 3414a

  17. 地藏菩薩本願經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
    梵名 Kṣitigarbha-praṇidhāna-sūtra。凡二卷。略稱地藏本願經、地藏經,又稱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唐代實叉難陀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本經敘說地藏菩薩之本願功德,及本生之誓願,強調讀誦此經可獲得不可思議之利益,消滅無量之罪業。計分十三品:(1)仞利天宮神通品,(2)分身集會品,(3)觀眾生業緣品,(4)閻浮眾生業感品,(5)地獄名號品,(6)如來讚歎品,(7)利益存亡品,(8)閻羅王眾讚歎品,(9)稱佛名號品,(10)校量布施功德緣品,(11)地神護法品,(12)見聞利益品,(13)囑累人天品。

    本經經題下署有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然開元釋教錄、貞元新定釋教目錄等皆無此一記載;又宋、元、明、高麗等諸藏中唯明藏收之,而比明藏更早之宋、元、高麗等諸藏皆未收,故實叉難陀傳譯之說似不足採信。另據宋代常謹之地藏菩薩靈驗記所錄引清泰寺沙門知(智)祐感應地藏記之文中可知,五代後晉高祖天福年中,西印度沙門智祐持本經之梵本至我國,然此經傳入之詳細情形不詳,於唐代之文獻中亦無有關之記述,但從靈驗記一書中引載本經分身集會品之文而論,可肯定本經於天福年中已流傳。又本經內容所敘述之地獄景況與地藏菩薩之性格,甚能融合民間之通俗信仰,故廣為普及,尤以明清之時為然。此外,據日本學者羽溪了諦之推定,本經乃成立於中亞之于闐。另據松本文三郎之研究,本經或為仿照淨土經典敘述阿彌陀佛之本願,以地藏十輪經為骨架,後經學者增補而成之偽經。

    本經之註疏有地藏本願經科文一卷(岳玄)、地藏本願經綸貫一卷(靈耀)、地藏本願經科註六卷(靈耀)、地藏菩薩靈驗記一卷(常謹)等。〔大明三藏北藏目錄卷二、閱藏知津卷五、佛典批評論〕p2918

  18. 地藏菩薩業報經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
    凡二卷。隋代菩提燈譯。係地藏菩薩為生於末世之求善法者,應佛命而說之法。(參閱「占察經」2086)p2920

  19. 觀虛空藏菩薩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宋曇摩蜜多譯。說欲治人罪者,應先決定毘尼,觀想虛空藏菩薩。

  20. 虛空藏菩薩經軌 佛學大辭典
    (經名)虛空藏菩薩經,一卷。虛空孕菩薩經,二卷。虛空藏菩薩神咒經,一卷(已上三部同本異譯)。觀虛空藏菩薩經,一卷。大集經虛空藏品(已上方等部)。大虛空藏菩薩念誦經,一卷。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八卷。聖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一卷。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咒經,一卷。佛說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一卷。五大虛空藏菩薩速疾大神驗秘密式經,一卷。虛空藏菩薩能滿所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一卷(已上密部)。

  21. 觀虛空藏菩薩經 閱藏知津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密多譯   佛住佉陀羅山,優波離問。欲治罪者,云何作觀?佛言,先依決定毗尼,敬禮三十五佛。次想此菩薩頂,有如意珠,若見此珠,即見天冠中現三十五佛。珠中現十方佛,或得除罪字印臂。或聞空中唱罪滅,便堪入僧。或使知毗尼者得夢,須更懺悔。乃至八百日治廁,再三七懺。重與授戒。

  22. 地藏菩薩本願經 閱藏知津
    (二卷流通本作三卷)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十方佛菩薩集會讚歎,如來含笑,放光明雲,出微妙音,十方天龍鬼神,亦皆集會。佛為文殊菩薩說地藏菩薩往因。分身集會品第二,十方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與諸受化眾生,來見世尊。世尊摩頂付囑。觀眾生業緣品第三,摩耶夫人問業報所感惡趣?地藏略答五無間事。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定自在王菩薩更問往因?佛又略說二事。四天王請問菩薩大願方便?佛述其所說報應之法。地獄名號品第五,普賢菩薩問,地藏菩薩答。如來讚歎品第六,佛放身光,出大音聲,讚歎地藏菩薩。普廣菩薩請問利益,佛為廣說。利益存亡品第七,地藏菩薩白佛,普勸眾生斷惡修善。大辨長者請問薦亡功德,地藏為說七分獲一。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菩薩神力,俱詣忉利,請問眾生不依善道之故,佛以如迷路人喻之。次有惡毒鬼王,主命鬼王,各發善願,佛讚印之。并授主命道記。稱佛名號品第九,地藏菩薩為利眾生,演說過去諸佛名號功德。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地藏請問,佛分別答。地神護法品第十一,堅牢地神明供像十利。見聞利益品第十二,佛放頂光,妙音稱讚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請問不思議事?佛分別答。囑累人天品第十三,佛又摩地藏頂,以諸眾生付囑令度。次為虛空藏菩薩,說見像聞經二十八益,又說七益。

  23. 地藏菩薩本願經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梵Kṣitigarbha-praṇidhāna-sūtra)二卷。唐・實叉難陀譯。又稱《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本經系詳述地藏菩薩的本生誓願及利濟衆生事,進而強調經典本身的不可思議。謂誦讀、聽聞本經一句一偈,亦能消除無量無邊罪業云云。全經計有忉利天宮神通、分身集會、觀衆生業緣、閻浮衆生業感、地獄名號、如來讚歎、利益存亡、閻羅王衆讚歎、稱佛名號、校量佈施功德緣、地神護法、見聞利益、囑累人天十三品。與《地藏十輪經》同爲專門闡述地藏菩薩事蹟的重要典籍。
    本經雖題爲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但《開元釋敎錄》、《貞元新定釋敎目錄》並無記載,高麗藏、宋藏、元藏亦未收錄。直至明藏始見本經,因此,本經當非實叉難陀所譯。
    又,日本學者羽溪了諦推測本經應成立於中亞之於闐,松本文三郞則認爲本經成於元末明初,姨狴斢b土經典所說之阿彌陀本願,以《地藏十輪經》思想爲架構,由中國學者增補潤飾而成之僞經。然眞鍋廣濟反駁松本之說,謂︰(1)在宋・常謹的《地藏菩薩像靈驗記》序云(卍續149・353下)︰「汝當憶念,(中略)不以後世惡業衆生爲慮。如是三白佛言。」一段,與本經〈分身集會品〉卷二的經文幾乎完全相同;(2)根據石濱純太郞與尼克拉・奈夫斯基所發表的《伯希和先生中亞蒐集之一》中,有西夏文《地藏菩薩本願經》〈校量佈施功德緣品〉卷十的殘卷;(3)日僧濟暹所撰《持念地藏菩薩疏要鈔》中,於地藏菩薩十要釋義部份,曾引用本經的本生故事及經文,書末並記有「天仁二年正月下旬比沙門濟暹撰之生年八十五」之句。而天仁二年(1109)卽相當於宋徽宗之世,故本經成書年代最遲在十或十一世紀。此外,眞鍋更援引日本的《覺禪鈔》、《撰集抄》與中國《三寶感應錄》所載,而認爲本經之原本應如現行本,並非後世所增補。
    註疏有《地藏本願經科文》一卷、《地藏本願經綸貫》一卷、《地藏本願經科注》六卷、《地藏本願經手鑑》六卷等。
    ◎附一︰弘一〈地藏本願經大旨〉
    《地藏菩薩本願經》,二卷。流通本作三卷。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佛在忉利天,爲母說法。十方諸佛菩薩集會讚歎。如來含笑,放光明勇,出微妙音。十方天龍鬼神亦皆集會。佛爲文殊菩薩說地藏菩薩往因。
    〈分身集會品第二〉︰十方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與諸受化衆生來見世尊。世尊摩頂付囑文云︰「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衆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衆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觀衆生業緣品第三〉︰摩耶夫人問業報所感惡趣,地藏菩薩略答五無間事。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定自在王菩薩更問往因,佛又略說二事。四天王請問菩薩大願方便,佛述其所說報應之法。
    〈地獄名號品第五〉︰普賢菩薩問,地藏菩薩答。
    〈如來讚歎品第六〉︰佛放身光,出大音聲,讚歎地藏菩薩。普廣菩薩請問利益,佛爲說供像讀經持名等,分別答之。
    〈利益存亡品第七〉︰地藏菩薩白佛,普勸衆生斷惡修善。大辨長者請問薦亡功德,地藏菩薩爲說七分獲一。
    〈閻羅王衆讚歎品第八〉︰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菩薩神力,俱詣忉利,請問衆生不依善道之故,佛以如迷路人喻之。次有惡毒鬼王主命鬼王各發善願,佛贊印之,並授主命道記。
    〈稱佛名號品第九〉︰地藏菩薩爲利衆生,演說過去諸佛名號功德。
    〈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十〉︰地藏菩薩請問,佛分別答。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堅牢地神明供像十利。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佛放頂光,妙音稱讚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請問不思議事,佛爲說供像持名等,分別答之。
    〈囑累人天品第十三〉︰佛又摩地藏菩薩頂,以諸衆生付囑令度。文云︰
    「地藏!地藏!記吾今日在忉利天中,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大會之中,再以人天諸衆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無令是諸衆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何況更落五無間及阿鼻地獄,動經千萬億劫無有出期。地藏,是南閻浮提衆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卽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億化度,隨其根性而度脫之。
    地藏!吾今殷勤以人天衆付囑於汝。未來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一毛一塵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擁護是人漸修無上,勿令退失。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隨業報應落在惡趣。臨墮趣中,或至門首,是諸衆生,若能念得一佛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是諸衆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於是人所現無邊身爲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爾時世尊而說偈言,現在未來天人衆,吾今殷勤付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
    次爲虛空藏菩薩說見像聞經二十八益,又說七益。
    ◎附二︰弘一〈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
    淨宗道侶修持之法,固以淨土三經爲主。三經之外,似宜兼誦《地藏經》以爲助行。因地藏菩薩,與此土衆生有大因緣。而《地藏本願經》,尤與吾等常人之根器深相契合。故今普勸淨宗道侶,應兼持誦《地藏菩薩本願經》。謹述旨趣於下,以備淨宗道侶採擇焉。
    (1)淨土之於地藏,自昔以來,因緣最深。而我八祖蓮池大師,撰〈地藏本願經序〉,勸贊流通。逮我九祖蕅益大師,一生奉事地藏菩薩,讚歎弘揚益力。居九華山甚久,自稱爲「地藏之孤臣」。並盡形勤禮地藏懺儀,常持地藏眞言,以懺除業障,求生極樂。又當代淨土宗泰斗印光法師,於《地藏本願經》尤盡力弘傳流佈,刊印數萬冊,令淨業學者至心讀誦,依敎行持。今者竊遵淨宗諸祖之成規,普勸同仁兼修並習。勝緣集合,蓋非偶然。
    (2)地藏法門以三經爲主。三經者,《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十輪經》、《地藏菩薩占察善惡業報經》。《本願經》中雖未顯說往生淨土之義,然其他二經則皆有之。《十輪經》云︰「當生淨佛國,導師之所居。」《占察經》云︰「若人慾生他方現在淨國者,應當隨彼世界佛之名字,專意誦唸,一心不亂,如上觀察者,決定得生彼佛淨國。」所以我蓮宗九祖穄q大師,禮地藏菩薩占察懺時,發願文云︰「捨身他世,生在佛前,面奉彌陀,歷事諸佛,親蒙授記,回入塵勞,普會羣迷,同歸祕藏。」由是以觀,地藏法門實與淨宗關係甚深,豈唯殊途同歸,抑亦發趣一致。
    (3)《觀無量壽佛經》,以修三福爲淨業正因。三福之首,曰孝養父母。而《地藏本願經》中,備陳地藏菩薩宿世孝母之因緣。故古德稱《地藏經》爲「佛門之孝經」,良有以也。凡我同仁,常應讀誦《地藏本願經》,以副觀經孝養之旨。並依敎力行,特崇孝道,以報親恩,而修勝福。
    (4)當代印光法師敎人持佛名號求生西方者,必先勸信因果報應,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然後乃雲「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而《地藏本願經》中,廣明因果報應,至爲詳盡。凡我同仁,常應讀誦《地藏本願經》,依敎奉行,以資淨業。倘未能深信因果報應,不在倫常道德上切實注意。則豈僅生西未能,抑亦三塗有分。今者竊本斯意,普勸修淨業者,必須深信因果,常檢點平時所作所爲之事。眞誠懺悔,努力改過。復進而修持五戒十善等,以爲念佛之助行,而作生西之資糧。
    (5)吾人修淨業者,倘能於現在環境之苦樂順逆一切放下,無所掛礙。依苦境而消除身見,以逆緣而堅固淨願,則誠甚善。但如是者,千萬人中罕有一、二。因吾人處於凡夫地位,雖知隨分隨力修習淨業,而於身心世界猶未能徹底看破,衣食住等不能不有所需求,水火刀兵饑饉等天災人禍亦不能不有所顧慮。倘生活困難,災患頻起,卽於修行作大障礙也。今若能歸信地藏菩薩者,則無此慮。依《地藏經》中所載,能令吾人衣食豐足,疾疫不臨,家宅永安,所求遂意,壽命增加,虛耗闢除,出入神護,離諸災難等。古德云︰身安而後道隆。卽是之謂。此爲普勸修淨業者,應歸信地藏之要旨也。
    [參考資料] 《大明三藏北藏目錄》卷二;《閱藏知津》卷五;《佛典批評論》。

  24. 觀虚空藏菩薩經 織田仏教大辞典
    かんこくうぞうぼさつきょう 経名 343-1

  25. 虚空藏菩薩經軌 織田仏教大辞典
    こくうぞうぼさつきょうき 経名 459-2

  26. 地藏菩薩業報經 望月仏教大辞典
    <巻1-6> 2962a

  27. 菩薩藏經(竺法護) 望月仏教大辞典
    <巻1-6> 3414a

  28. 地藏菩薩本願經* 望月仏教大辞典
    <巻1-6> 3602c

  29. 觀虚空藏菩薩經* 望月仏教大辞典
    <巻1-6> 790b

  30. 地藏菩薩陀羅尼經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
    全一卷。本經敘述地藏菩薩之誓願、功德、陀羅尼等。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冊。地藏菩薩係以「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為其大願;即為利益五濁惡世之眾生,而不惜身命。故凡眾生稱其名號者,皆可速成意願,滅除煩惱罪垢,住於涅槃道之第一樂。本經中之陀羅尼共有六十三句,誦此陀羅尼可袪除一切苦惱繫縛。p2919

  31.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
    全一卷。姚秦佛陀耶舍譯。(參閱「虛空藏菩薩經」6627)

  32.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劉宋曇摩蜜多譯。與虛空藏菩薩經同本異譯。

  33.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閱藏知津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密多譯   亦即<虛空藏菩薩經>同本。而有缺略。

  34. 虚空藏菩薩神咒經 織田仏教大辞典
    こくうぞうぼさつじんじゅきょう 経名 459-3

  35. 虚空藏菩薩神呪經 望月仏教大辞典
    <巻1-6> 1138c

  36. 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望月仏教大辞典
    <巻1-6> 3413a

  37. 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佛說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宋法賢譯。但有陀羅尼而無經文。

  38. 虚空藏菩薩陀羅尼經 織田仏教大辞典
    こくうぞうぼさつだらにきょう 経名 459-3

  39. 佛説延命地藏菩薩經 十三種禅学大辞典
    ぶっせつえんめいじぞうぼさつきょう Iwa700

  40.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
    凡四十卷,十一品。宋法護(963~1058)等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一冊。內容敘述佛在王舍城鷲峰山,對舍利弗說明六波羅蜜。佛在舍衛國夏安居結束後,前往王舍城鷲峰山,後至王舍城乞食,遇到賢護長者,而為之說法,並與無怖夜叉問答。之後在鷲峰山,對舍利弗說明六波羅蜜,但持戒、精進波羅蜜占相當多的篇幅。p3441

  41. 聖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趙宋法天譯。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經之別譯。

  42.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閱藏知津
    (四十卷今作二十卷)宋中印土沙門法護等譯   即<大寶積經>第十二菩薩藏會異譯

  43. 聖虛空藏菩薩陀羅尼經 閱藏知津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二比丘裸形叫喚,虛空藏問佛,佛召七佛各說一咒,虛空藏亦說一咒,亦與<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經>同。

  44. 聖虚空藏菩薩陀羅尼經 織田仏教大辞典
    しょうこくうぞうぼさつだらにきょう 経名 770-2

  45. 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
    全一卷。成都府慈恩寺僧藏川述。略稱地藏十王經、十王經。收於卍續藏第一五〇冊。本經敘說人死亡後,於冥途中經十王殿受善惡審判之情形,及地藏菩薩發心之因緣。即初述佛臨涅槃時,放大光明照耀閻羅國,閻魔王及十大王眾皆來集會;次述眾生之三魂七魄,及命終後須經秦廣、初江、宋帝、五官、閻魔、變成、太山、平等、都市、五道轉輪等十王殿,受生前所造善惡業之審判,並敘述地藏菩薩發心之因緣與本願,及明示閻魔王之本地即是地藏菩薩;最後則以佛性偈為終結。

    一般所謂之十王經,係指本經與預修十王生七經二經,關於二經之異同處,有諸多異說,略述於下:本經之經名下題有成都府大聖慈恩寺藏川述,此與預修十王生七經之署名相同,且據本經古本卷末之記載,本經係東漢嚴佛調三藏於入定時,承真佛示現授與,後至宋仁宗天聖十年(1032),由藏川法師譯述,與預修十王生七經為同本異譯。

    然日人景耀於其所著之考信錄卷四中則舉出,本經之文體稍雜亂,且混合許多日語在文句中,故推測本經非為我國之譯述,或係日本平安末期或鎌倉初期,由日人根據預修十王生七經而偽撰者。(參閱「預修十王生七經」7171)p2919

  46. 觀世音菩薩祕密藏神咒經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
    全一卷。唐代實叉難陀譯。(參閱「觀世音菩薩祕密藏如意輪陀羅尼神咒經」8699)

  47.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十卷,唐不空譯,與大集經虛空藏菩薩品同本異譯。

  48. 觀世音菩薩秘密藏神咒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觀世音菩薩秘密藏如意輪陀羅尼神咒經之異名。

  49. 觀世音菩薩祕密藏神咒經 閱藏知津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與<如意輪陀羅尼經>同,而稍略。

  50. 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一卷。成都府藏川述。略稱《地藏十王經》、《十王經》,收錄於《卍續藏》第一五〇冊。
    本經內容敘述冥界十王事蹟及地藏菩薩的發心因緣。經中首述佛入涅槃時放大光明照閻羅國,閻魔王及十大王衆等來會。次說一切衆生有胎光業等三種魂識、雀陰等七種魄識。又說衆生命終之後,經秦廣、初江、宋帝、五官、閻魔、變成、太山、平等、都市、五道轉輪等十王廳,接受生前所造罪業之裁斷。其中,在敘述閻魔王之文中,兼述地藏菩薩的發心因緣及其本願,並謂閻魔王本地卽地藏菩薩。最後列出諸行無常等四句作爲佛性偈。
    本經經題下記「成都府大聖慈恩寺藏川述」,此與《預修十王生七經》之署名相同。依據此經古本之〈末記〉(禪珍《選注十王經》卷一所載)所說,本經是由後漢嚴佛調傳入我國,後於宋仁宗天聖十年(1032)由藏川譯述。與同爲藏川所譯述的《預修十王生七經》爲同本。但本經內容曾出現「光祿司、大山府君」等中國道敎方面的詞彙,因此有謂本經系受道敎影響而成立的僞經。或說經中文句夾帶許多日語文氣,因此謂本經乃日人依據《預修十王經》所妄作,於平安末期或鎌倉初期左右行於世。
    此經之註疏有禪珍《選注十王經》五卷、了意《十王經直談》十三卷。科注有葉阿《地藏十王經》十卷、實藏《地藏十王經講義》三卷等。
    [參考資料] 《私聚百因緣集》卷四;《持寶通覽》卷中;《錄內啓蒙》卷二十四;《錄外微考》卷下;杜斗城《敦煌本佛說十王經校錄研究》。

  51. 觀世音菩薩秘密藏神咒經 織田仏教大辞典
    かんぜおんぼさつひみつぞうしんじゅきょう 経名 346-2

  52.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 織田仏教大辞典
    だいじゅうだいこくうぞうぼさつしょもんぎょう 経名 1143-2

  53.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 望月仏教大辞典
    <巻1-6> 3420c

  54. 地藏菩薩發心因縁十王經* 望月仏教大辞典
    <巻1-6> 3601c

  55. 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梁錄失譯。佛在雞羅莎山頂,一比丘為惡病所持,一比丘為惡鬼所持,請虛空藏菩薩哀求於佛,佛現神力,七佛於空中各說一咒。

  56. 虛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經 閱藏知津
    (一卷)附梁錄   佛在雞羅莎山頂,一比丘為惡病所持,一比丘為惡鬼所持,虛空藏菩薩請佛哀救,佛現神力,七佛皆於空中,各說一咒。

  57. 虚空藏菩薩問七佛陀羅尼經 織田仏教大辞典
    こくうぞうぼさつもんしちぶつだらにきょう 経名 459-3

  58. 曼殊師利菩薩咒藏中一字咒王經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
    全一卷。唐代義淨譯。又作曼殊一字咒王經。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冊。為雜密經,文殊一字法。係釋尊於淨居天,為諸天宣說曼殊室利童子之壇場神咒作法。初揭舉一字咒「唵叱洛呬焰」,並闡述其功德,其次說明此真言,以及詳述求財成就法、安產法、除齒、眼、耳、腹等病痛法,及除瘧、除鬼等諸法。p5556

  59. 虛空藏菩薩滿願最勝心陀羅尼經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
    全一卷。唐代善無畏譯。(參閱「虛空藏求聞持法」6625)

  60. 曼殊室利菩薩咒藏中一字咒王經 閱藏知津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與<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同

  61.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
    凡二十卷。北宋天息災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冊。敘述有關文殊師利之曼拏羅、圖像等儀則,以及印相、護摩等作法。計分二十八品。本經乃自大中祥符法寶錄卷五所錄出者。宋藏遺珍所收之現存祥符錄雖有缺損,然從同書卷二十二之總錄,及大中祥符法寶錄略出中來推論,則可知本經與觀想佛母般若波羅蜜多菩薩經一卷及十號經一卷,係同於北宋雍熙三年(986)所譯成。據諸儀軌稟承錄卷六載,唐代寶思惟所譯之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唐代義淨所譯之曼殊室利菩薩咒藏中一字咒王經相當於本經之成就最上法品,可視為本經之別生經。

    本經之梵本為 Ārya-mañjuśrī-mūla-kalpa(聖文殊師利根本儀軌),共五十五品;藏譯本為 Ḥphags-pa ḥjam-dpal-gyi rtsa-baḥi rgyud(聖文殊根本怛特羅),共三十六品。本經與梵本、藏譯本相比較,所缺內容甚多,其中最重要之梵本第五十三品諸王受記品(梵 Rāja-vyākaraṇa-parivarta),本經亦缺;此品之內容係以懸記之形式,講說自釋尊以前至波羅王朝初期,印度各地之王統史,為印度佛教史極為珍貴之史料,布頓(藏 Bu-ston)、多羅那他(梵 Tāranātha)等西藏系統之佛教史家,於著作之中常引用此一資料。〔天聖釋教總錄卷下、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卷五、蓮門類聚經籍錄卷上〕p1018

  62.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 閱藏知津
    (二十卷南作十二卷或作十卷)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序品第一。佛住淨光天上,放眉間光,照於開華世界,開華主佛所妙吉祥童子,令來會中,彼佛先為說三真言。次來至釋迦佛會,入於三昧,普召一切佛菩薩等同來集會,妙吉祥略說真言行義法句,從一法乃至八法。菩薩變化儀軌品第二。曼拏羅儀則品第三。上品幀像儀則品第四。中品幀像儀則品第五。下品幀像儀則品第六。第四幀像儀則品第七。第一成就最上法品第八。第二成就最上法品第九。第三成就最上法品第十。第四凈行觀想護摩成就法品第十一。數珠儀則品第十二。一金剛子。二印捺囉子。三菩提子。四患子。西枝北枝東枝者,皆好,唯南枝者,決不可用。護摩品第十三。曼拏羅成就法大輪一字明王畫像儀則品第十四。一切法行義品第十五。法義品第十六。隨業因果品第十七。陰陽善惡徵應品第十八。略說大輪一字品第十九。略說一字大輪王畫像成就品第二十。一字根本心真言儀則品第二十一。妙吉祥心麼字唵字成就法儀則品第二十二。妙吉祥六字心真言品第二十三。地位時節儀則品第二十四。執魅者儀則品第二十五。如來藏大法寶法界相無數功德祥瑞品第二十六。生無量功德果報品第二十七。說印儀則品第二十八。   經文未盡

  63. 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 閱藏知津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讚法身,法界、菩提、涅槃、十地、等、妙、功德。

  64. 大方広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 望月仏教大辞典
    <巻9-10> 566c,596c

  65. 五大虛空藏菩薩速疾大神驗秘密式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唐金剛智譯。說五大虛空藏修法之儀軌。

  66. 五大虚空藏菩薩速疾大神驗秘密式經 織田仏教大辞典
    ごだいこくうぞうぼさつそくしつだいしんけんひみつしききょう 経名 547-1

  67. 觀世音菩薩祕密藏如意輪陀羅尼神咒經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
    全一卷。唐代實叉難陀譯。略稱觀世音菩薩祕密藏神咒經、如意輪陀羅尼神咒經。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冊。本經分為六品:(1)除破一切惡業陀羅尼品,(2)一切愛樂法品,(3)和阿伽陀藥法令人愛樂品,(4)含藥品,(5)眼藥品,(6)火唵陀羅尼藥品。本經與菩提流志所譯之如意輪陀羅尼經為同本異譯。p8699

  68. 觀世音菩薩秘密藏如意輪陀羅尼神咒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唐實叉難陀譯。與如意輪陀羅尼經同本稍略。

  69. 觀世音菩薩秘密藏如意輪陀羅尼神咒經 織田仏教大辞典
    かんぜおんぼさつひみつぞうにょいりんだらにじんじゅきょう 経名 346-2

  70. 地蔵菩薩本願経 新纂浄土宗大辞典
    じぞうぼさつほんがんぎょう/地蔵菩薩本願経
    二巻。略称『地蔵本願経』。(伝)唐・実叉難陀訳。『地蔵十輪経』『占察善悪業報経』と共に「地蔵三経」とよばれる。『開元録』『貞元録』には記載がなく明版大蔵経になって初めて入蔵されていることから、実叉難陀の訳出は疑わしく、『地蔵十輪経』を基礎にして浄土経典に説かれる阿弥陀仏の本願思想を模倣し、中国人が増補したものと考えられている。説処は忉利天とうりてんで、釈尊の付属を受けた地蔵菩薩が弥勒の出現までの間、六道の衆生を救済する誓願とその因縁、また、その地蔵菩薩を供養することは現当二世の利益につながることが記されている。義山・素中『和語灯録日講私記』三、妙瑞『浄土宗名目問答奮迅鈔』五等に引用がある。
    【所収】正蔵一三
    【参照項目】➡大乗大集地蔵十輪経、占察善悪業報経
    【執筆者:大屋正順】

  71. 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 閱藏知津
    唐迦溼蜜羅國沙門寶思惟譯   即流通護身真言也

  72. 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 閱藏知津
    (龍樹菩薩於持明藏略出)>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大明成就分第一。觀智成就分第二。造幀像分第三。作曼拏羅法分第四。護摩法分第五。持誦法分第六。即持准提咒法也